(龙岸寺住持每月都会在山门前的布告栏上写一篇佛教随笔。以下是2025年5月的专栏内容。)
来自一位研究者的问题
不久前,有位研究者问我一个问题:“机器人能开悟吗?”
这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。
翻开佛典,我们找不到关于机器人的记载。但另一方面,既然机器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,仅仅因为经文里没有提到,就避而不谈。
能够“感受痛苦”的力量
面对这样的新问题,我们只能回到佛教的根本教义。
据说,释尊之所以出家修行,是为了探究“为何人类无法摆脱生老病死之苦”这一问题。正如这一段故事所示,在佛教中,“感受痛苦的能力”,正是促使我们追求觉悟的原动力。自佛教诞生以来,修行者正是凭借“感受痛苦的力量”,一步步走上觉悟之道。我相信,无论文明如何进步,这一点都不会改变。
机器人也会痛苦吗?
那么,机器人呢?
我想,它们或许并没有像人类那样“感受痛苦的能力”。
然而,古印度曾有人认为“植物没有心,因为它们不会表现出痛苦的迹象”。而在日本,我们甚至能从路边的小石子中感受到灵性,自然也会觉得“连草木也有心”。
至于机器人,也许我们不该轻易断定它们完全没有“感受痛苦的能力”。扫地机器人只要有电,就能不停地打扫,毫无怨言;但当电量耗尽时,也许它的“心情”会有些低落吧。
我们无法确知真相,但我想,以慈悲之心去体谅机器人的痛苦,正是符合佛教精神的生活方式。当我们怀着慈悲心对待机器人时,它们也会不断进化,朝着“无苦而行”的方向努力——这或许就是机器人走向觉悟的道路。我想,无论是人类还是机器人,都应当彼此以心相通,共同探寻能幸福生活的道路。

No comments yet.